【经济篇】让世界走进来 新加坡跨出去

字体大小:

社会和政治稳定是新加坡吸引外资、吸引跨国企业来这里设区域总站的一大关键。

然而,经济蓬勃靠的不仅是一个“稳”字,而是新加坡动起来:动脑筋、懂战略、用资源、调政策,进而能招商引资,也发展本地企业和人才。一成不变,经济就会是一潭死水,外资不来,本地企业也没条件走出去。

李显龙在2004年接任总理时,新加坡刚走出沙斯疫情,经济强劲反弹增长了9.2%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(GDP)大约4万6664元。到了2023年,人均GDP已是当年的2.4倍,达到11万3779元,这间中还经历了2020年至2022年的沉重冠病疫情冲击,经济在2022年才从谷底反弹。

尽管经济大船不时碰上惊涛骇浪,新加坡在李显龙总理主政的20年里,更有意识地利用前朝打造的新加坡品牌优势,不断开拓经济门路,小红点也不断对外辐射加强经贸的战略连接,把世界引进来,也让新加坡多面向世界。我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、人才枢纽和贸易节点的国际地位因而更加稳固。

2004年至今 我国有近20项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生效

新加坡也抓紧全球化机遇,与志同道合的经济伙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。根据贸工部网站,我国历来落实的自贸协定有27项。而2004年至今,我国有将近20项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生效,包括新加坡分别与欧盟和英国签订的双边协定;亚细安分别与中国、日本及印度签订的自贸协定;以及新加坡也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和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(CPTPP)。

新加坡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主席陈企业博士接受《联合早报》访问时说,李显龙总理抓紧了全球化的机遇,为我国缔结了很多自由贸易协定。“如果当时没签下这些协定,等到保护主义抬头再来协商谈判就很困难了。”

我国目前有逾7000家跨国企业

新加坡现在有超过7000家跨国企业,很多在这里成立了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。把世界带来新加坡的一大目的,是让经济更多元化,并提高新加坡的经济价值链,进而为国人带来更好的工作和待遇。

经济转型因此成了新加坡一直演奏的进行曲。跟世界经济紧密接轨的结果是我国经济必须与时俱进,包括掌握科技发展、国际经贸与兴起的研发趋势。同步进行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投入,从企业转型到员工技能提升,是过去20年政府财政预算案里必备的一环。尤其是近10年的智慧国发展、数码经济,乃至近年因应气候变化使全球更重视的绿色经济等趋势,政府更加强终身学习计划与提高相关资金的补助。

李总理在卸任前接受新加坡媒体访问谈到未来经济发展时说:“政府会帮助你(企业)的员工提升,会帮助你开辟新的市场,会帮助你走向明天的新机会。这个其他国家不一定会有。可是在新加坡,政府会帮助你,工会也会帮助你。”

展望未来,经发局的中长期目标是每年吸引80亿元至1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。

安永亚细安与亚太区估价、建模与经济部负责人卓昇认为,在这个“更易变、更不确定、更复杂、更不明朗”(volatile, uncertain, complex, ambiguous,简称VUCA)的世界,投资者继续在新加坡得到保障,将有利我国的未来和发展。

不希望大家996 躺平内卷都可能站不起来

李显龙总理接受《联合早报》副总编辑吴新慧和8视界新闻主播蓝丽婷的华语访谈时,阐述新加坡经济如何继续创造价值及保持优势,并就年长员工就业前景,以及年轻人如何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又维持竞争力分享见解。以下是李总理访谈的摘录。

早报:当前外部环境非常复杂,新加坡经济如何继续创造价值和特色?

李总理:当我们开始工业化时,优势是成本低、 薪水低,员工充足。同时,政府创造一个比较亲商的环境。这个政策我们逐年必须提升改变,因为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达到全民就业,薪水就慢慢提高。我们的优势在哪里?优势就在我们的劳资政三方的合作,是很稳定的劳资关系。所以在新加坡我们是搞双赢的合作,可以避免工潮,避免破坏我们的经济增长。这对投资者来说是很大的优势。 

后来,我们继续提升科技水平、基础设施。无论是航空、海运、电信或金融业,新加坡是一个国际枢纽。你到新加坡,你可以连接到世界任何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。

可是现在环境更艰巨,挑战更多,我们要怎么做?我看私人企业有它的角色,因为他们必须提升、转型,寻找新的商机、新的市场,必须不断这么做。但是政府会帮助(企业)员工提升,开辟新的市场。

与其固步自封,保留我们原有但已经是失去竞争力的活动,不如我们向前进,帮助大家跟着我们一起走。 

例如有些城市保护德士生意,禁止私召车。我们的态度很不同,是让私召车行业在新加坡开始提供服务,并帮助德士车主能够转进这个新行业,让他们同时可以驾德士,又可以做私召车驾驶员。一方面他们的收入不会受到影响, 一方面我们的国民能享受到服务提升。

现在我们达到全民就业。过去我们还有增加员工的机会,因为我们的人口还在增长。每年学生毕业了,他们进入劳动队伍。可是现在进入劳动队伍的人数跟退出的人数,几乎持平了。 过一段时候可能加入的比退出的还要少,那我们怎么办?我们真的能够接受经济达到高峰以后慢慢走下坡吗?我看这个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。 

我们绝对必须引进外劳,引进外来人才。我们需要他们,我们也可以容纳他们。我们会想办法这么做。(人数)是有控制的,不是没有控制。不然谁会替我们建房子,谁会在医院照顾我们?医护人员,我们自己新加坡人固然有,但是绝对不足够。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。新加坡人必须了解这一点。

目前的世界、目前这个时代,国与国之间最缺乏的是互信。美国跟中国之间,或者甚至说区域里发生摩擦的时候,经常都是因为国家之间互相猜疑,互相不信任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新加坡如果是一个可信任的合作伙伴,那我们就能够脱颖而出。

在新加坡,政府的政策不会朝令夕改。你到新加坡来,我们告诉你,我们会给你这样的服务和条件,我们会严格去遵循。

政治稳定是很重要的。我们之所以可以做这许许多多的事情,是因为我们政治稳定。我们做的决定是为长远考虑,并且决定之后,我们可以长远履行这个决定。你要在大士建一个新的海港,或在巴耶利峇建一个新的城市,或要做新加坡南部濒水区,这是三四十年、五十年的工作。如果你政治不稳定,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它,或者你想了根本没有办法去实现。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能够这么做。往下走,我们必须能够维持这个政治稳定,这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潜能,为新加坡人创造更美好的工作、生活环境。

早报:年长员工如何在数码经济和绿色经济时代发挥作用?

李总理:新加坡经济最缺乏的是员工。很多雇主都说找不到工人。年长工人在新加坡应该是可以找得到工作的。

如果你看统计数字,五六十岁的新加坡人,他们的就业率其实不错, 且逐年增加,包括妇女的就业率。这就表示我们的政策其实是有效的,因为我们鼓励年长员工继续工作。我们有各种津贴计划,鼓励雇主聘请年长人士,包括公积金津贴等。

工作是有的,机会是有的。但是要配合五六十岁的工人和雇主所需要的工作,需要一些工夫。 我们需要帮助雇主调整工作,以适合年纪大的工人,也需要帮助年纪大的工人接受训练、再训练,掌握新的技能、新的领域,做新的工作。

但要等到50岁才开始这么做就太迟了,不容易。所以30岁、40岁就要继续维持自己各种技能的水平,应该去上一些提升课程,就不会渐渐落在别人后面。到50岁时,你还有机会再上一两堂课,那你就可以去做新的工作 。

新传媒:现在年轻人比较注重工作与生活平衡,也有一些躺平族的出现,总理怎么看?

李总理:躺平族我在国外读过,在新加坡还没有遇到多少个。

寻找工作与生活平衡,是可以理解的,也是合理的要求。但是我们须保持竞争力,须维持雇主或者国际公司对我们的期望。以前我们为什么可以吸引投资?因为成本低,人们愿意努力,愿意拼,因为整个环境好。但是要工作与生活平衡地去拼,这跟以前就不完全相同了。其他国家的人,他们还在拼。 

职工总会时不时组织考察团到我们邻国去考察,工会领袖去了回来告诉我,大开眼界。因为这些地方的人,他们的饥饿度比我们高。年轻、肯干、很努力,并且办事能力不错。他们可能没得到最高教育水平,但是他们聪明、会学。

我问工会领袖,你告诉新加坡会员,他们有什么反应?他说,有些会员了解,知道自己必须检讨,须多努力。但是也有一部分还是不明白,因为他们没有亲眼看到别人那么辛勤努力。他们还以为,你说竞争是什么,就是外劳来新加坡工作吗?外劳工作12小时,我不能工作12小时,那你不如叫他们不要来,我的压力就减轻了。这是很严重的误会。外劳不在新加坡,不等于他们不会跟你竞争。

我们必须维持高水平、高效率,但同时要维持工作与生活平衡,可持续在这个水平维持我们的生产力和收入、整个生活素质。我们不希望大家996,每天(从早上)9点钟(工作)到(晚上)9点钟,一个星期工作六天。中国他们也不愿意996了,所以我们不需要这么做。但千万不要去躺平或内卷,因为躺平内卷你可能站不起来了,那就完蛋了。

我想,年轻人其实大致上是愿意工作的。他们也知道,如果你要达到更好的水平,那你就必须下一番功夫,因为没有免费的午餐, 你必须肯干。

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