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报悦读@NLB

【早报悦读@NLB】庾潍诚:《易经》融入生活而不自知

字体大小:

庾潍诚博士:《易经》影响了华人的传统习俗。(谢智扬摄)

对《易经》研究者庾潍诚博士来说,《易经》哲学已经融入你我生活中,只是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,此外研读《易经》也可以帮助归纳与推演的思维方式。

上周五(4日)的早报悦读@NLB线上讲座,庾潍诚畅谈他学习《易经》的经验,解读《易经》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。

风趣的庾潍诚一开场便约法三章,强调讲座不会涉及政治与赌博。

对他来说,《易经》的意义不是帮你算卦中马票,而是通过其预测,来帮助有需要的人。

《易经》是六经之首,文字最少,但注解最多。

《易经》也最难懂。庾潍诚打趣说,孔子门下3000人,但典籍记录,能够精通六经的只有72人。以现在的评估制度来看,一个老师的优秀生比例只有2%,恐怕是不及格的。

当然这可能是因为大家的兴趣不同,并非每个人对《易经》感兴趣。

庾潍诚讲解《易经》方位图时说,古代中国总是坐北朝南,原因是中国在地球北纬23度半的位置,日照的角度,是南方明亮温暖,朝北则寒冷。这是地理造成的民俗习惯。不过这在中国适用,但拿到澳大利亚就必须相对而改,成为坐南朝北了。

《易经》的易,对庾潍诚来说,就是日与月。一开始他不理解日月的意义,直到有一天他到中国广东台山拜访亲戚,那个晚上他从村口走回屋子,第一次认识到什么叫“伸手不见五指”。他说:“那两三百米的路程,我摸着墙壁回去,那种恐惧不是笔墨可以形容。突然之间,我看见月亮出现,才知道,对古代人来说,太阳和月亮是明灯……小时候我们听老人家说,不可以指月亮,会割耳朵,其实是因为以前人们非常尊重太阳和月亮。”

庾潍诚介绍农历月份与易经卦象的关系。(视频截图)

《易经》要活学活用

但是学习《易经》不能拘泥于古,必须对照当代生活,活学活用。

他将《易经》比喻为一本地图集,关于天地宇宙,天是乾卦,地是坤卦,以此类推。《易经》这本地图集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天地宇宙的道理,也能给人指引方向。

庾潍诚相信《易经》是用来助人的。他举例说,有个朋友的朋友,年纪30岁,结果算命先生告诉他活不过35岁,他从此以后变得消极。

他说:“我们任何人,上至高官,下至平凡人,即便困难,没有人会走到绝境,一定会遇到贵人的。”

不过他强调,《易经》又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短小励志的心灵鸡汤,《易经》的哲学内容涵盖范围非常广,它只是借助普世的形式传达思想。

另一方面,在个人生活中,庾潍诚说,《易经》让他学会归纳与演绎,就像汉语字典里,我们归纳部首,每个部首演绎出很多汉字一样。

《易经》也影响了华人的传统习俗。比如农历正月新春,所谓三阳开泰,是因为农历正月属“泰卦”,这一卦中有三个阳。五月则被称为恶月、毒月、凶月。俗话说农历五月出生,男的做大官,女的败家门,其实源自“姤卦”,是从一个阴开始,接着五个阳。因为崇阳抑阴的思想,才有了前述的俗话,加上华人传统喜欢反着说,便称之为“端阳”。

至于应该如何学习《易经》,庾潍诚认为读者应该先将《易经》的白文背熟,先试图诠释,心存疑惑,之后再参考注解,会获益更多。

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