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国会】从品格与公民教育课以哈冲突内容引异议吸取经验 陈振声:不能低估内容被曲解造成的伤害

陈振声指出,即使我们可能针对课题有不同观点,但绝不能容许个人攻击和侮辱种族的行为。教育部将调查任何针对教师的骚扰、恐吓等事件,全力支持教育工作者。(gov.sg视频截图)
陈振声指出,即使我们可能针对课题有不同观点,但绝不能容许个人攻击和侮辱种族的行为。教育部将调查任何针对教师的骚扰、恐吓等事件,全力支持教育工作者。(gov.sg视频截图)

字体大小:

有关以哈冲突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引起异议,教育部将从这起事件吸取经验。

教育部长陈振声指出,第一个学习点是:不能低估内容被曲解所造成的伤害。他举例说,一些网民从教育部的教材中选择性地突出其中一个部分,强调学校告诉学生,以哈冲突始于去年10月7日,影射教育部亲以色列,当局把一方形容为施暴者,另一方为受害者。这牵动了许多人的情绪,但实际上,该简报列明了“10月7日至今的事件”,而前一张简报强调该区域“长时间、复杂和往往具有暴力冲突的历史”。

此外,教育部也提供了以哈冲突的历史背景资料,帮助教师了解。教师也可以向想了解更多的学生分享内容,但不是让教师教导历史,这不是该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的目的。

他说,这提醒了我们在网络世界,往往不容易分辨哪些群体带着好意质疑,哪些是带有目的在敏感课题上,激起负面情绪。

第二个学习点是,以尊重他人的态度处理差异还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。陈振声说,新加坡人大多能以文明且尊重他人的态度,发表看法。但这起事件导致一些网民将不满情绪导向教育部和教师。网上就流传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照片,标题有种族辱骂内容,还鼓励他人转发照片。

陈振声指出,教育部严正看待这起事件,即使我们可能针对课题有不同观点,但绝不能容许个人攻击和侮辱种族的行为。教育部将调查任何针对教师的骚扰、恐吓等事件,全力支持教育工作者。

此外,我国也应提防潜在的外来干预行为。我国的团结仰赖持续不断的努力。

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