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老友记符诗专陈继贤 当牵线人打开华语电影视界

字体大小:

新加坡华语电影节12年来,以广义的“华语”,让本地观众可以原汁原味地欣赏各地的优质好片,推动本地华语电影工业向前行,分别担任电影节策展人和顾问的符诗专和陈继贤功不可没。第12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如火如荼地上映中,两位电影发烧友从自己对电影的热爱,谈到办电影节的历程,以及本地电影工业面对的局限。

只要有“新加坡华语电影节”(Singapore Chinese Film Festival,简称SCFF),就有符诗专和陈继贤的身影。

符诗专是新加坡社科大学(SUSS)副教授、中华学术中心主任。每次看到电影科班出身的他,总觉得他更像电影学术界里一个豪迈的侠客,风尘仆仆,身兼重任般出席电影节选片指南和讲座,为观众细心介绍他和团队精心为大家挑选的好片,用深入浅出的白话分享他对华语电影的所知、所懂、所感。

符诗专是电影科班出身,多年来热心推广新加坡华语电影节。(邝启聪摄)

学贯中西的陈继贤,念书时主修商业行政,他谈吐带着一副温文儒雅,像一个不疾不徐的玉面书生,侃侃而谈他所热爱的电影。

热爱电影的人,往往都是比较感情丰富感知强烈的,虽然符诗专和陈继贤都用各自的专业领域,以不同个性方式去表达对电影和电影节的念想,但一讲到喜欢的电影话题,他们语气和眼睛都一样会跳舞。

12年来,符诗专肩起SCFF策展人身份,陈继贤则以新加坡电影协会主席身份担任顾问,买进优质好片,是促进本地观众华语电影欣赏水平的推手。

2020年全球冠病疫情来袭,政府为了防疫,不得不关闭电影院,SCFF影展延后至10月举行,在客观环境驱使下适应求存,以影院和线上双轨上映方式进行。他们两人和热爱电影的团队,依旧抱着对电影的热爱,为一样喜欢电影的新加坡观众当牵线人,推动本地华语电影工业向前行,风雨不改,不曾爽约。

陈继贤回忆自己14岁时,有机会在电影院公开放映时,按下放映机的转换掣,让他欣喜若狂。(邝启聪摄)

两人自小独自上电影院

在第12届的新加坡华语电影节记者会上,符诗专透露一个有趣的巧合,原来12年前第一届SCFF的举行日期,也是从4月26日至5月5日。他说:“12年前第一届华语电影节,我们才放映10部片子,今年第12届,我们放映45部,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。”

12年古文称“一纪”,或通俗说法是一轮。风水轮转12年,这对因电影而相识相知的好友,畅谈自己和电影的“恋爱关系”,以及办电影节的历程,到对本地电影的展望。

符诗专和陈继贤异口同声说,他们私底下聊天,99%离不开彼此熟悉和热爱的电影。加上年龄相仿,他们看的电影类型很接近,总有聊不完的话题。

改编自吴念真同名小说的台湾片《拒绝联考的小子》让陈继贤产生共鸣,连看43次。(互联网)

陈继贤透露,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在11岁时无形中萌芽。当时他第一次单独到电影院,就像1988年意大利大导Giuseppe Tornatore(朱塞佩托纳多雷)经典电影《星光伴我心》(Cinema Paradiso)里的小男孩“多多”一样,被电影院里的“魔幻”氛围及操作所吸引。

“我13岁那年经常跑电影院,工作人员都认识我,然后在我14岁念中二那年,放映员问我要不要参观放映室,哇!我太开心了。那时候用的是35毫米胶卷,两台放映机须要交替转换接轨,放映师问我要不要按那个转换掣(change over button)?我记得当时应该有六七个人在监督我,而且那是一场正式的电影公映哦!”他回忆道。

陈继贤当年看过次数最多的是1979年台湾片《拒绝联考的小子》,因自己经历着O水准考试,对片中主人翁面对考试压力和他人期望很有认同感,结果在电影院里重复看了43遍!

符诗专第一次进电影院观看的是李小龙的卖座功夫片《唐山大兄》。(互联网)

符诗专亦从小就是个电影发烧友,还是小学生的时候,就自己一个人走进电影院,在银幕前独乐乐。他曾说,第一部一个人看的电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《唐山大兄》,那是功夫巨星李小龙从美国返回亚洲后首部公演的电影,震撼华语影坛,创下当时香港历年来的最高票房纪录。

《唐》之后,符诗专还看了许多风行一时的武打片,包括张彻导演的一系列武侠片,自此根植了他对电影的热爱。

宗旨非包揽所有电影

今年SCFF中港台三地电影开花出彩,本地电影长片则缺席,仅有短片《留言》代表。去年本地电影《七天》是电影节开幕片,今年本地作品却呈真空,符诗专觉得这主要取决于电影制作团队的商业盘算和考量,时间和契机未必与SCFF对得上。

他说:“这个影展办到第11届才有一部新加坡片来开幕,间中不是没有,比方说2020年新中合制的开幕片《长风镇》,但它更像是中国电影 。作为纯新加坡电影的话,像品质保证的陈哲艺、陈子谦和巫俊锋,他们也有自己的盘算,配合不到只能错过。”

陈继贤(左)在2013年举行的第一届“新加坡华语电影节”上,与新跃中华学术中心前主任郭振羽签署备忘录,致力将新加坡华语电影节打造为本地年度盛事之一。(档案照)

陈继贤以新加坡电影协会多年来和大使馆合作办影展的经验来看,他觉得很多出色优秀的外语片在国际影展得奖后,若本地商业片商能购得,并做商业放映,也是喜事;同样的心态也适用于本地电影。

他说:“SCFF在4月底举行,如果新片出炉在康城或影展受肯定,接下来要在新加坡公映,所以错过我们的影展,我们还是替他们高兴的。华语电影节扮演的角色是‘we don’t have to have everything’(我们不须包揽所有片子)。如果这些电影不需要我们的平台,已经有办法成功面世,其实我们应该庆祝。”

第2届“新加坡华语电影节”海报。(档案照)

坚持电影原汁原味

符诗专说,新加坡华语电影节的原则是,所选电影须原汁原味原音,一刀不剪。电影节对“华语”的界定是广义的,只要是华人的语言就是华语,因此福建话、潮州话、广东话等方言都归为“华语”的大范畴。由于电影节要求作品须以原音放映,不接受配音的片子,因此粤语、闽南语电影等都可在电影节上放映。

他说:“如果以讲华语运动中的‘华语’为标准的话,那么限制太多了。作为一个电影节,我们须要提供一个附加价值,有别于主流院线所放映的电影,否则它的存在意义就不强了。

两人都认同,要举办一个有水准和质感的电影节,策划是必不可少的,而不仅仅是在电影节上放映一堆华语片就完事。

陈继贤说:“我们不只是放映电影或安排节目表,而是为观众精心策划影展的内容和走向,让他们更全面地欣赏这些作品。”

符诗专以“华夏风情画”栏目下的马国片《雨城》为例。这部电影是他辗转透过马国朋友推荐取得的,过程曲折好玩。这部以英语和广东话对白为主的电影,也是马来裔女导演Tunku Mona Riza(东姑莫娜里扎)首次挑战华语片。

第2届新加坡华语电影节在2014年4月17日开跑,当时除了符诗专(左),另外一位策展人是一样热爱电影的李富楠。

符诗专说:“华语电影节要呈现的就是一个中华文化的概念。华人到了不同地方落地生根,自然衍生出不同的、属于在地的独特华人文化……我们隔了一座长堤,也可以看看马国的马来电影人如何拍太平这个地方,会呈现怎样的故事。”

独立片需庞大工业支撑

之前马国推出首部众筹(crowd funding)电影《外来者》(Pendatang),由林文祥编剧,吴乾坚执导,影片在YouTube上架后,得到不错的反响,也打通独立片的另一条渠道。

像这次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中受到瞩目的独立片《填词L》一样,年轻女导演黄绮琳以“自己电影自己拍”为切入,不单自编自导,更实现资金自主(也受限)的情况下,仍找到自己的方法去说故事,不只是懒惰地用惯性的套路模式。

今年在华语电影节中放映的马国电影《雨城》剧照。(新加坡华语电影节提供)

对于这些另辟蹊径的电影制作手法,符诗专转述当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一席话,“候导曾说,现在拍片门槛越来越低,用台手机就能拍电影,所以独立片考量的不是市场,而是一种类似文学的表达方式。像《填词L》虽然是自制,用的是素人和普通场景,成本可以很低,但香港电影工业还是相对成熟,因此能够支撑这些独立拍片模式和成品。”

正如好莱坞和中、日、韩、泰有成熟和完善的电影工业一样,他们多少为独立电影提供方便的资源平台。

陈继贤说:“这是我们比较弱势的地方,我们的工业体制没那么完善,所以在这里拍独立片就真的很‘独立’,会比较辛苦。”

符诗专接着道:“比方说姜大卫,他可以拿少少钱来演一个富挑战性的角色,古天乐也愿意自荐拍《送院途中》。 那是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庞大的电影工业在做后盾,因此他们可以拨一小部分(时间/金钱)来做独立片。”

两人笑说,在新加坡似乎只有梁志强可以当全职电影导演,其他像陈子谦、韩耀光等独立电影人都得拍广告求存,实属无奈。

符诗专说,新加坡华语电影节选片原则是电影须原汁原味原音,一刀不剪。(邝启聪摄)

本地电影另一出路:动画片

符诗专觉得,在本地要拍类型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电影工业的缺乏,因为类型片需要许多基础结构辅助。

他举例说:“你看陈哲艺拍《热带雨》一场车里的戏,只能局限在车厢里取景。在这里,我们有两个方向可以走,一是拍喜剧,主要靠有喜感的演员;另外就是恐怖片,靠剪接、灯光、音响去吓人……之前我们尝试拍新马动作片《越界》(Deleted),但因工业资源局限,感觉还停留在七八十年代那种打法,但人家已经打到2020年了,格局就差很多。”

陈继贤认为,本地电影另一条出路,或许是动画片。他说:“因为动画靠科技,而新加坡这一方面是专长。我们的硬件很充足,有很好的科技和技术,且动画不受限于外景场地。”符诗专觉得,动画的好处是,它除了可以拍成电影,同时也可运用在电视、广告和游戏当中,发挥空间和发展潜能很大。

新加坡华语电影节一直以来试图调和大众与小众电影,也请电影人出席放映后的交流会。(档案照)

如果自己拍一部电影

最后问符诗专和陈继贤一个假设性问题:如果没有包袱可以天马行空,让他们各自拍一部电影,他们会想拍什么?

符诗专想了想笑说:“我会拍一部热血爽片!类似《周处除三害》那样的电影,有让你感动的地方也有触及一些社会议题,有黑色幽默却不像艺术片那么沉重。要不然就是用手机拍5到10分钟的实验性短片。像这届SCFF本地短片《留言》(Voice Mail)就很好玩,它完全用声音来建构一个短篇故事,拍摄成本应该很低,哈哈。”

陈继贤非常爱看恐怖片,但如果给他拍,他会选择类似《拒》那类关于成长(coming of age)的电影。

陈继贤说:“虽然我很热爱电影,但我能够为这个圈子做的小贡献不是拍作品,而是呈现和介绍这些作品,去提倡、去推销它们。”

《联合早报》是第12届华语电影节的指定宣传媒体。欲知电影节更多详情和最新动态,可浏览scff.sg

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